这个春节,我在河南著名四线城市驻马店感受了如春运火车站般的电影院。
大年初一下午,午饭结束后,一家人决定去看场电影。在讨论看什么电影时,众人的首选是《捉妖记2》,大家的理由是“看胡巴”、“宣传到位”。
从一线城市归来、长期关注电影产业的我,承担了买票和选影院的工作。本以为提前两小时买票,完全可以买到心仪的场次和位置。可万万没想到,熟练使用多个大大小小购票APP的我,也被难住了。
连续更换了三个平台、尝试了几乎所有电影院的场次后,发现《捉妖记2》当天下午所有场次的电影票已全部售空。其余几部,《唐人街探案2》只有一家影院还剩余晚上场次的边角位;《红海行动》排片太少,几乎没有选择空间。最终,勉强买到了下午《西游记女儿国》的前排座位。
看到这种情况后,一家人提前半个小时来到电影院,给取票、买爆米花留足时间。可到了影院,依旧被其拥挤、吵闹的程度吓了一跳。
两台取票机、爆米花售卖处、取爆米花处都排起了长龙,我们决定兵分两路。
百度糯米、淘票票取票机屏幕上赫然写着“下载淘票票送电影票”等字眼。两台取票机的扫码功能都坏了,这让取票速度变得很慢,加上好多人第一次使用票务平台,在机器前停留许久才完成取票动作。
在取票机前排队约20分钟后,手机因为等待时间太久自动锁屏,到了跟前再次打开软件,才发现因为现场人太多,手机丢失了信号,取票页面也一时间无法打开。
情急之下,我离开队伍在大厅中四处寻找信号。此时,离电影开场还剩10分钟。
电梯口、走廊、小卖部、安全出口……尝试了多个位置均没有找到信号。此时,电影已经开场,家人也已买完爆米花和奶茶在一旁等待。“如果一直打不开怎么办?今天家人看什么?”一遍遍打开购票码的同时,我也在反复刷着其他的平台,尝试买一场临近的电影。
开场十分钟后,人群渐渐松散了一些,我们终于在一处窗边找到了信号,取票入场。
由于迟到了许久,我的位置被一个约8岁的小女孩坐着。看了我的票根后,她顺势坐到了旁边爸爸的腿上,我才发现原来这个小女孩并未买票入场。
我不由在心里想,七八岁的小孩,在观影过程中容易躁动不安,况且她没有自己的座位。
果然,小女孩看了一半就开始骚动,甚至几次整个人倒在我身上,并和爸爸多次大声说话……这样做的小朋友不止一个,实际上,全场的小朋友都开始不间断的说话、吵闹。似乎我身处的不是设施完备、安静的电影院,而是返乡的火车车厢。
几乎是在忍耐中看完了这场观影感极差的电影,我如释重负的走出了电影院。想起一位深度影迷朋友告诉我,“我今天告诉一个小朋友,下次看电影如果你不说话,我就送你一个礼物”的故事,深感如果遇到今天的情况,估计他也是无计可施。
电影院依旧人头攒动,我终于抬头看了看这个新建的影院。忽略当下吵闹的环境,这里的银幕、音响、座位、影厅、卖品,都几乎是最先进的水平。由于是新建影院,硬件条件和崭新程度甚至优于北京的多个影厅。
大部分新建的影院都达到了这个水平。春节几天里,我陪家人看了三部电影,换了三个影院,每个影院的硬件都几乎是一线城市最好的水准。
吸取了第一场的经验,之后的两场,我提前买票、截图取票码。但仍旧难逃排长队取票、影厅内人满为患、吵杂的尴尬场面。
虽然影院规定了不能携带非卖品进入,却总有观众将瓜子、鸭脖等零食带入场内,边看边吃,仿佛是听着别人的故事,在院子里与隔壁邻居唠家常里短。
有了三场这样的观影经历后,尽管家乡的影院纷纷调高了《红海行动》的排片,我还是决定把这部最期待的春节电影留给安静一些的北京影院。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票房的真实性。所有买不到票的场次,都是真正有效的爆满;票价也徘徊在40元上下,即使在四线城市,大量票补、手写票、幽灵场的情况都已见不到。这个市场真的在往健康的方向走了。
少量毒瘤还存在。在某电影院大堂处的水吧,我仍然看到了“买饮品送进电影院”的横幅标语。
四五线城市电影院的火爆程度在传递着一个信息,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量空间还有很大。目前的春节档,一二三四线城市的票仓分布呈葫芦状分布;春节档结束后,四五线城市迅速减少,二三线城市增多,整体分布回归枣核形。在这样的票仓分布中,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各显神通。
明年的春节档还会是这样的局面吗?希望经历了2018年,观众在拥有了独立选择电影能力之后,对于观影也更加理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