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这个话题已经火了很久了,作为打飞的去买保险的一员,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供各位参考(翻译:常年在张大妈这儿给自己种草,大家也来吃我一记安利)。
最开始关注香港保险的契机源于三四年前好基友买的医疗险,就是生病住院实报实销的那种,基友得了甲状腺癌,大家不要谈癌色变,其实甲状腺癌的治愈率还是非常高的,住院看病的费用大概花了十万左右,社保先报了一些,然后剩下的都拿给了保险公司,从把资料寄出去到理赔支票下来,一共大概耗时三周左右,是的,只要三周!三周!(所以大家别听那些什么医疗体系不一样不能理赔的话,这是我身边亲身经历的事儿,目睹了理赔的全过程,特别痛快的就给报销了,这里给点个赞 )。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就是因为同一时期我正在跟保险公司扯皮,我在国内有给我妈买医疗险,生病住院,一共也就花了三万不到,扣了社保还剩不到一万。联系我的顾问,最开始不给我赔,说我没有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我泥马真是¥#……¥&*家人生病了全家人都脚打后脑勺得忙得不可开交,谁会想着去通知保险公司?以为这是出车险要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吗?这是活生生的人啊,肯定是照顾人优先啊!然后开始撕逼。。。发现卖给我保险的这个顾问完全不给力,一问三不知。。。去保险公司闹。。。打客服吵架。。。终于答应给报了,又开始说我们理赔材料不行,又接着折腾,过了半年才到手。其实最后我已经不是为了这个钱了,而是在赌气,太欺负人了。而且最逗的是什么呢,我们拿到理赔款之后保险公司就跟我们不能续保了,是的,我们之前交了五六年都没有理赔过,这次只赔了不到一万,就不续保了,这保险买得太没意思了 (不好意思手滑,是这个表情 )。
这位疯狂给我吃安利的基友在尝到了甜头之后又在香港买了重疾和储蓄险,动不动就天花乱坠的给我们安利香港保险这好那好,我们严重怀疑她是背着我们偷偷卖起了保险 不过保险毕竟是个大事儿,再好的基友的推荐也不一定适合自己,要跟自己好几十年的东西,还是要谨慎,我找了很多资料和报导来看,正面侧面的了解了不少,研究了几个月之后(我自己做了很多对比表格,对比了国内和香港比较主流的重大疾病险,从疾病的定义到产品的设计,那几个月我几乎只要有时间就都在研究保险。我没有对比储蓄险,国内的储蓄险我是完全不考虑的。),最终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去香港买保险
决定了之后让朋友把她亲测绝对可靠的代理人推荐给我,就是帮她理赔的这位代理人。聊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代理人是高材生,法学院毕业,考过了号称国内第一考的司考,学霸啊。在涉及签合同,做重大决定这样的事情面前,我是非常喜欢有懂法律的人站在我这一边的,他们可以看到很多潜在的法律问题并告诉我们如何规避。这位代理人对条款的解读非常细致,逻辑清晰,很能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我说我想给我刚出生的宝宝买个意外险,她马上说,不要在香港买,太贵,让我回国买。。。送上门的生意也不要这样真的好吗?为啥说了这么多代理人长代理人短的事儿呢,因为个人觉得选对了代理人就等于买对了保险的一半(好吧,至少三分之一有了吧),代理人是跟保险公司沟通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他们真的太重要了,给我的代理人加个鸡腿
经过跟代理人的漫长沟通,最终我们决定:
(1)买重疾险,保额是大人每人15万美金,给孩子买了10万美金保额的多次赔付,最高可以赔付七次,就是说最高可以赔基本保额的700%,包括了很多针对小朋友成长过长中的疾病。我们买的时候前十年小孩多赠送70%的保额,大人额外赠送55%的保额,十年期过了之后还可以自己选择把额外赠送的保额转为一个相同保额的重疾险,而且是不用体检再重新申报健康情况的。我觉得这个安排特别棒,十年之后很有可能身体情况已经不理想了想再多买重疾险可能已经买不到了,或者那时候经济条件变好了,有更多的钱可以拿来给自己更好的保障了,不再重新申报健康情况就免去了很多麻烦和不便。而且还有轻症赔偿(能赔20%-25%的当时保额,最多能赔三次),还有什么严重末期疾病赔偿(除了当时保额100%赔外,还额外再多20%保额的赔偿)。最让我中意的,其实是他们重疾险保额是递增的啊!我现在买的保额是15万美金,第十年理赔的话可以赔23.5万美金,第35年可以赔25万美金,这一点基本就甩了国内重疾险五条街。30年后还是赔30年前的保额,实在是有点捉襟见肘了
(2)买储蓄险,跟国内的比起来,没有各种让人猝不及防的限制或者花里胡哨的名目。这边就是自己设定一个大于2000美金的金额,每年交,一共交五年,三年过后可以取红利,十年之后就可以想怎么取就怎么取了。但是取现金出来会让在里面翻滚的本金减少,反正怎么取就是看自己的想法了。买这种理财险的好处就是自己不用操心, 就放着等着取钱就完事了。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在银行存钱就是等于亏钱,所以我们只放了一点点钱在银行,其他的都拿去做各种投资了,但是但凡高收益的投资都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自己搭进去的精力都不止那点收益了。拿出一小部分钱买这款储蓄险,我和老公都觉得不错,作为美元保单也是投资美元产品了,而且复利计息,综合起来看还是比较值得投资的。我们就先买了每年两万美金,交五年,如果一直不取钱,预计到宝宝100岁的时候就有4000万美金。。。有点吓人哈。。。但是当然我们没那么伟大还为孙子孙女着想,肯定是要取的,但是怎么取到时候再看,反正钱都是我们的,下面是代理人设计的一种取款方法
我们真是懒啊 一直拖了半年多。。。半年时间里银联不能刷了,外汇管制得更厉害了,保监会发通知提示港险的风险了。。。真的是我选错了吗?当然不是!我要去香港买保险的决心因为这些事情被大大加强了,因为我真的记不起来tian~chao~有所有百姓可以携手发财的机会的 。说tian~chao~的外汇储备逼近红线,所以限制大家出境买保险,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是国企动辄上亿美金的疯狂在境外收购,为什么我们小老百姓连选择去我们觉得好的地方买个保险的自由都没有了?是的,我就铁了心一定要买了 。
我们终于战胜了自我,全家启程去香港了。 早就联系好了代理人,第一天中午到下午就去买保险,可能以前没注意过吧,这次去感觉保险公司的广告基本随处可见诶。。。
直奔海港城,原来【我们选的这个保险公司】就在我们平时常来买买买的地方。。。
找到【我们选的这个保险公司】大厦,见到了我们未来的代理人,人很漂亮 。由于之前已经讨论研究了很久,我基本上是没什么太多疑问,老公问了几个关于理赔和政策的问题,看得出来他对我精选出来的保险也还是比较满意(当然也是我天天给他吃安利的结果 )。然后开始正式签单,现在代理人都用的ipad,好洋气。。。尽管之前已经把我们的个人信息提供给了代理人,她也已经提前把他能填的部分填好,但代理人再三的跟我们确认信息,讲解投保申请书和提示风险,我承认确实很负责,但是一个半小时就这样过去了。。。接下来要去验证,以证明是在香港签的合同,才是一份有效的保单。去到验证的地方一看,又是人山人海。。。
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终于到我们,好像是有专门的验证员问了我们一些问题,还看了一个介绍我们储蓄险的短片,主要还是在提示风险吧。因为我们有香港汇丰银行的账户,直接刷卡缴费,就直接在验证的屋子里搞定缴首期保费了。在验证屋子里进行的验证和交费过程大概半个多小时。我和老公的身体都比较好,充其量得点急性的病,代理人说这些病不用体检,所以也没有约,只是申报了而已。然后我们就愉快的去吃吃吃,买买买了。
第二天我还打了九价HPV第一针,代理人帮忙约的,价格低于网络上常见的市场价,据代理人说是因为我们是客户所以有优惠 。HPV这个我真心觉得顺便去打一下就好,用不着找那些预约中心什么的,何必让他们赚那个中间费呢~~~
回来之后就在陆续的收到【我们选的这个保险公司】寄来的信,正是收据,冷静期等等,最后终于等来了我们的保单。
最后(正经脸),买保险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到底买什么产品,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对我来说因为保险是长期投资,我更看重保险公司自身的信誉和口碑,保险公司自身的稳定性决定了保单是否能达到应有的保障效果(比如等50年后出险了,发现自己购买保险的公司已经被别的保险公司接手了),它的信誉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获得及时赔付(比如在本篇最开始的叨逼叨中说的有些保险公司对理赔条件的苛刻限制),我个人强烈建议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要仅仅只单纯看价格或者保多少种疾病这些数字上的差异,我们要的是长久的保障,是一份心安,因此更要考虑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口碑(可以参考一下穆迪或者标准普尔的评级,或者这个公司自身经营的情况)。其实国内有一些保险产品也还不错,但遗憾的是这些产品普遍是由成立只有二三十年的小公司发售的,不确定性太强了,而且这个风险我是不愿意承担的也不应该是我们承担的(最近的例子请参考前海人寿)。此外,我自己是在私募做投资的,主要的工作就是看合同和谈判,算是对陆港的法律体系都略微有所了解,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以法律和合同条款为准的香港。就买保险而言,只要受保人按照要求做好申报,那么保险公司就会按照约定来赔偿,这种制度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有保障。
---------
香港保险总监级代理人简介:
◆ 香港保险业内部培训师
◆ 注册保险精算师
◆ 参与香港保险产品研发
◆ 注册核保员
◆ 联系方式/微信:3469516
---------
香港保险网